2022-08-22 3.15誠搜網
住建部門應出臺精裝修商品房管理辦法,規范住宅全裝修交付中的價格體系、裝修標準、責任認定、售后服務等系列問題,并約定賠償責任。各地監管部門也應抓一批典型案例,加大檢查和懲罰力度,嚴厲處罰開發商偷工減料、粗制濫造、虛假宣傳等行為。只有多措并舉增設“防火墻”,才能消除消費者對精裝房質量的擔憂,努力維護精裝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調查發現,近年來,精裝修房屋質量問題時有發生,主要是貨不對板、縮水、漏水、減配等。在中國裁判文書網進行檢索,相關民事案件超過1.4萬件。(據8月17日《法治日報》報道)
近年來,多地先后出臺精裝政策,不少城市要求未來大部分住宅交付應是全裝修,一時間,“精裝”推廣鋪天蓋地。
相關部門推廣住宅全裝修交付,是基于毛坯房交房后,需要業主自行裝修,會產生大量建筑垃圾,造成嚴重的材料浪費,以及生態環境污染、噪音揚塵污染;部分拆改現象,極可能破壞住宅結構,給房屋質量留下隱患;裝修相關制度、規定不健全,質量可能得不到保障。推廣住宅全裝修交付,既可節約資源、維護公共環境與安全,又可維護業主權益。
然而,開發商如今推出的部分全裝房乃至精裝房,并沒有達到相關政策設計想要的目標:問題輕則貨不對板、標準減配;重則所謂“精裝房”成為讓人瞠目結舌的“驚裝房”“鬧心房”。例如,墻面大面積發霉脫落、房屋漏水等,甚至有業主拆開裝修材料發現衣柜、鞋柜、室內門等竟然是“紙”做的,導致業主需要拆掉重裝,制造出更多建筑垃圾,造成更大的資源浪費?!百I房人苦精裝修質量問題久矣”成為越來越多購房人的心聲。
鑒于精裝房上述問題,監管部門應重新審視推廣住宅全裝修交付的做法,彌補制度漏洞。去年8月,北京市住建委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新建商品住房銷售行為的通知》,針對樣板間與實交裝修房“貨不對板”“嚴重減配”問題,要求樣板間的裝修標準應與預售方案中所列的清單內容保持一致、與購房合同約定的交付標準保持一致、與項目實際的交房狀況保持一致,不得增加交付標準以外的其他裝飾和設施。樣板間保留至項目交付3個月后。這一做法值得借鑒。
住建部門應出臺精裝修商品房管理辦法,規范住宅全裝修交付中的價格體系、裝修標準、責任認定、售后服務等系列問題,并制訂賠償方案,也要制訂精裝修驗收標準,并將精裝房的驗收納入備案管理;完善《商品房買賣合同》示范文本,要求開發商詳細列出“精裝修清單”,寫明瓷磚、地板、電器開關、整體櫥柜等主要部分的材料、品牌等內容,并約定賠償責任。各地監管部門也應抓一批典型案例,加大檢查和懲罰力度,嚴厲處罰開發商偷工減料、粗制濫造、虛假宣傳等行為。
只有多措并舉增設“防火墻”,才能消除消費者對精裝房質量的擔憂,努力維護精裝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何勇海
關鍵詞:制度補漏
最新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