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9 3.15誠搜網
近日,記者從廣東省消委會獲悉,2021年至2022年第三季度,廣東省消委會共處理醫療美容類投訴3837件。其中,售后服務問題1258件,占32.27%;合同問題1200件,占31.27%;虛假宣傳、質量和價格問題投訴分別有449件、290件和240件。
廣東省消委會表示,當前醫美行業投訴主要集中在5個方面:
過度夸大美容功效。部分商家通過發布虛假廣告、整容案例,以及虛構服務體驗評價等方式,夸大美容產品或服務的效果,誤導和欺騙消費者,一旦實際效果與承諾不符,便抓住消費者求美心切的心理,繼續以各種理由誘導其購買更多產品和服務,以賺取更大利潤。
缺乏相關執業資質。部分醫療機構在缺乏執業資質的情況下,通過偽造證書、虛構榮譽稱號等方式,安排缺乏執業資格的工作人員為消費者服務,甚至以低價劣質產品冒充高價優質產品進行銷售,威脅消費者健康安全。
模糊定價違規收費。部分商家模糊實際定價,通過低價、免費體驗等價格誘導方式吸引消費者,隨后再通過推銷甚至脅迫等手段,讓消費者購買高價產品和項目,同時還誘騙消費者進行網貸分期大額消費。
未履行全面告知義務。部分商家對于藥物種類、手術風險、后遺癥等未提前予以明確說明,若消費者事后出現過敏紅腫、身體不適等狀況,便以個體差異、手術風險性等理由推脫責任,拒不承認自身過錯。
不積極承擔傷害賠償責任。在一些人身傷害事件中,消費者后續修復治療產生高額醫療費用,商家不積極履行賠償責任,消費者只能先自行承擔費用,再通過投訴、法律途徑等進行索賠,維權周期漫長、難度大。
關鍵詞:賠償責任
最新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