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9 3.15誠搜網
廈門同安城西市場一水產品攤攤主通過預設按鈕隨時調整物品重量,被檢查人員查獲。
水產攤電子秤按鍵一動,原本4斤重的海鮮卻顯示5斤的稱重;熟食區使用的電子秤,100克的砝碼居然稱出250克……從路邊攤到水產店,從農貿市場至品牌店,因“鬼秤”(指做了手腳的電子秤)閃現,缺斤少兩的現象時有發生。近期,福建省廈門市市場監管部門開展電子秤突擊檢查,對消費者身邊的“鬼秤”進行圍剿清除,對不良商家予以公示曝光,探索建立誠信計量運行機制,贏得了廣大市民的好評。
廈門鼓浪嶼市場監管所聯合相關部門對餐飲商家電子秤進行集中檢定。
揭秘作弊手法
農貿市場往往是“鬼秤”最容易藏匿之處。4月27日,廈門市同安區市場監管部門在轄區農貿市場查獲了兩臺作弊秤。在同安區城西市場282號攤位曾鷺濱水產品攤,現場一臺電子秤被改裝了電子芯片,攤主可通過預設按鈕隨時調整電子秤的狀態,同樣是1000克的東西,按下不同的“鍵”,顯示重量可變為1050—1200克。在杜橋市場57號鄧大胖家禽攤,執法人員發現了一臺同樣的作弊秤,稱出的重量最高可比實際重量多300克。執法人員當場對這兩臺作弊秤進行查扣,對當事人予以立案調查。
5月18日、5月19日,廈門市翔安區市場監管局聯合廈門市衡器鑒定站對轄區農貿市場及周邊商戶開展計量器具專項檢查。通過衡器鑒定站工作人員“破密”,數臺“作弊密碼秤”露出馬腳,有的電子秤稱重時顯示數值甚至超計量砝碼重量20%。此次行動專業檢定確定13臺電子計價秤為“作弊密碼秤”,翔安區市場監管局依法對上述不合格電子計價秤進行查扣,并現場對涉案11家商戶立案處理。
據介紹,密碼作弊秤主要有兩類,一類通過設置密碼,無論按電子秤上的哪個鍵都能使物體的量值或總價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另一類是鍵入密碼,電子秤能在作弊狀態和正常狀態間隨意轉換,每臺電子秤均有不同的密碼,電子秤廠商不同,密碼設置方式不同。密碼作弊秤的面板上有預先設置好的按鍵,通過不同的按鍵可以改變物品最終的顯示重量。除了可以調節稱重結果,這種密碼秤還有一個功能——隨時恢復正常,增強了作弊的隱蔽性。
而更高級的“鬼秤”則使用了一種電子遙控裝置,商家通過遙控改變電子秤量值,利用開關使秤在作弊和正常狀態之間隨意轉換。這種秤的調節方法和密碼秤基本類似,因多了一個遙控器,所以調節起來更為隱蔽。
思明區市場監管部門曾多次查獲通過加裝遙控接收器改變稱重數值的電子秤。2022年7至9月期間,在網紅打卡地“八市”查獲多臺“遙控秤”。執法人員檢查發現,開禾路海鮮加工店中,部分商家使用了帶有遙控器的作弊秤,通過遙控器操作A、B、C、D不同模式,使稱重的商品分別增加50克、100克、150克、200克(俗稱9兩秤、8兩秤、7兩秤、6兩秤)。
監管“高招”頻出
百姓利益無小事,圍剿清除“鬼秤”,廈門市相關監管部門“高招”頻出。
廈門市鼓浪嶼是5A級景區,鼓浪嶼市場監管所時刻關注海鮮排檔的電子計價秤,實施集中檢定,亮證上崗。前不久,鼓浪嶼市場監管所聯合鼓浪嶼管委會綜合執法處、廈門市市場監管局計量處、市衡檢站等開展餐飲店計量行為專項檢查,重點檢查海鮮排擋、網紅餐飲店等,對投訴集中的有關問題進行回頭看,查看電子秤計量是否準確,是否存在安裝遙控操控稱重等問題。經查,個別店家涉嫌使用“作弊秤”,執法人員當場扣押涉事電子秤,并將案件線索移交管委會綜合執法處進一步調查。
廈門集貿市場“八市”是網紅打卡地,為整治該集市短斤少兩行為,早在2020年6月,開禾市場綜合整治小組就實施了短斤少兩商戶立牌公示制度。商販第一次被查實短斤少兩行為的,禁止擺攤經營3天,并在現場立牌“攤位短斤少兩停業整頓3天”進行公示。延續至今,開禾市場綜合整治小組逐漸完善信用懲戒制度,實施紅黃牌制度。據轄區鷺江市場監管所工作人員介紹,“八市”商戶若存在短斤少兩行為,第一次整治小組將在商鋪前掛“短斤少兩被黃牌警告商戶”5天,第二次掛“短斤少兩被紅牌警告商戶”30天。
近日,《水產市場誠信計量管理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團體標準正式在廈門市夏商國際水產交易中心實施。為此,廈門市湖里區市場監管局等單位專門組織召開《規范》宣傳會暨《誠信經營承諾》簽署儀式,300余位水產經營者現場簽署了《誠信經營承諾》,承諾杜絕計量作弊等行為。
依照《規范》,該交易中心內800余臺經營使用的計量器具實行統一標準、統一檢定/校準、統一標識、統一管理、統一維修的“五統一”管理;對市場內全體商戶實行誠信計量信用分類管理,對商戶未按要求配備防作弊秤或被投訴存在缺斤少兩情形的予以扣分,按照年度扣分總數評定一般違約、嚴重違約、黑名單商戶。實施計量投訴“先行賠付”制度,消費者所購商品在保持原狀的情況下,經公平秤復核短秤缺量的,經營者至少按“退一賠三”賠償消費者;如有爭議,經法定計量部門鑒定,市場主辦方承擔先行賠付連帶責任,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識別“鬼秤”有招
長期以來,廈門市市場監管部門堅持嚴厲打擊計量違法行為,引導商家規范使用計量器具。針對節日旅游市場“短斤少兩”“宰客亂象”等問題開展專項檢查,以農貿市場肉類、水產品類、水果類、鹵味類等攤位以及旅游沿線的水果店、干果店等為主要對象,嚴厲查處使用未經檢定的計量器具和利用電子秤進行作弊等行為,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今年5月,廈門市市場監管部門查獲作弊秤18臺,均已立案查處。
前不久,有消費者反映廈門市海滄區一農家有機牛奶草莓園出售的草莓重量短秤近半。海滄市場監管所立即聯合廈門市衡器鑒定站依法對草莓園進行檢查,發現其電子秤每千克誤差為0.4千克,認定該草莓園電子秤涉嫌作弊。根據《計量法》第二十七條、《計量法實施細則》第四十八條規定,海滄市場監管所依法沒收該草莓園涉案電子計價秤并處罰款1500元。
“五一”前夕,廈門市思明區市場監管局接到消費者投訴,反映在一家海鮮餐廳就餐疑似“被宰”。調查發現,該餐廳在稱重過程中使用操作單價、多稱水分、虛報斤兩等手段夸大海鮮重量騙取消費者價款。針對上述欺詐行為,市場監管部門責令該餐廳立即改正違法行為,并依法作出罰款15萬元的行政處罰。
福建省市場監管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應增強自我權益保護意識,掌握識別“鬼秤”的方法。一看:看電子秤是否有CMC制造許可證標志、是否張貼有效期內的強檢合格綠色標簽、商家輸入的單價是否正確。二聽:稱重前,留心電子秤有無發出“嘀”的按鍵聲響,如果有很可能是商家在通過某種手段作弊,此時可以要求商家斷電后復位重新稱重。三核:多數集貿市場、超市都配備了公平秤,消費者可以利用公平秤進行重量復核;也可以通過手機確定稱重是否準確。消費者如果遇到疑似計量不準的行為,可以向所在轄區市場監管部門或撥打12315進行投訴舉報。
關鍵詞:廈門市市場監管
最新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